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提升文章质量的密钥
在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科目中,写作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篇高质量的申论文章,不仅能展现考生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能反映出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深度、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有效的申论写作技巧,是众多考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一、精准审题,把握核心要点
审题是申论写作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考生在写作时急于下笔,却忽略了对题目要求的细致研读,导致文章偏离主题,即使辞藻华丽也难以获得高分。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题目类型,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等,对于命题作文,要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深入剖析其内涵与外延,确定文章的主题方向,以“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为题,考生需围绕乡村文化振兴这一核心,探讨乡村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多种举措实现文化振兴等内容,对于材料作文,则需认真梳理给定材料的主旨、脉络与关键信息,材料可能涉及社会现象、政策解读、名人名言等多方面内容,要从中提炼出共性问题或核心观点,作为文章立意的依据,材料中既提及农村电商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又描述了因物流不畅、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情况,那么文章就可以围绕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瓶颈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阐述具体对策与意义。
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字数要求、文体要求(议论文、策论文等)以及特定的写作角度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构思文章,确保文章格式规范、内容完整且符合题意。
二、构建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
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应具备严谨的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逻辑脉络,常见的申论文章结构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其中总分总结构应用较为广泛。
开头部分要简洁明了,迅速引出文章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警句、讲述社会热点事件、提出问题等方式开篇,如在论述“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时,可这样开头:“‘堵车堵心,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困扰市民出行的一大顽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样的开头既点明了主题,又通过引用名言和描述现状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论述区域,要根据立意和论点进行有条理的论证,可以采用分论点的形式,每个分论点自成一段,从不同角度支撑总论点,在探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时,可设置以下几个分论点:“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性影响”“学校教育在塑造青少年健康心理中的关键作用”“社会支持体系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重要补充”,在论述每个分论点时,要运用充分的论据,如数据、案例、理论依据等进行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在论述学校教育的作用时,可以列举一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活动的成功案例,说明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效果。
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给人以启示或呼吁行动,结尾的语言要简洁有力,避免冗长拖沓,如在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中,结尾可以这样写:“环境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持久战,唯有政府、企业与个人齐心协力,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让青山绿水常伴,让美丽家园永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这种结尾既总结了前文内容,又强调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生动性
申论写作的语言应做到准确、规范、流畅、生动,准确是前提,要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语句表达思想,避免词不达意或产生歧义,在描述经济数据时,要使用专业的经济术语和准确的统计数字;在阐述政策法规时,要严格遵循官方表述,不能随意曲解或篡改。
规范性还体现在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上,常见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动宾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会影响文章的质量,考生在写作时要仔细检查,确保句子结构完整、语序合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能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如逗号用于句子内部的停顿,句号表示陈述句的结束,引号用于引用他人话语或特定称谓等。
生动性则是在准确规范的基础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创新是时代的引擎,驱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创新是发展的活力源泉,滋润着经济社会茁壮成长;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这样的排比句式,气势磅礴地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也可以引用一些古诗词、俗语、谚语等,增添文化底蕴和趣味性,如“‘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引用这句古语,自然地引出了关于民生保障的论述,同时也展示了考生的文化素养。
四、积累素材,厚积薄发
丰富的素材储备是写好申论文章的重要支撑,素材包括时事热点、政策法规、名人故事、历史典故、数据案例等,考生平时要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通过阅读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浏览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等),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热点事件和发展动态,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思考,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如人工智能、5G 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要深入了解其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引发的伦理道德等问题,以便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政策法规是申论写作的重要依据和素材来源,考生要熟悉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与民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相关的政策文件,在论述“乡村振兴战略”时,要熟知关于农业补贴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乡村人才引进政策等内容,并能准确解读和应用这些政策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名人故事和历史典故能够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和说服力,如在论述“坚持与毅力”的主题时,可以引用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的故事,或者爱迪生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发明电灯的事例,通过这些典型事例来阐述坚持和毅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深度。
数据案例则能使文章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在论述相关问题时,适时引用一些权威的数据调查结果或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增强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讨论“青少年近视问题”时,可以引用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关于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的数据,以及一些学校开展视力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案例,使文章的论述更加充实有力。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的提升需要考生在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和素材积累等方面下足功夫,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总结,才能写出高质量、有深度、有内涵的申论文章,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公务员职业生涯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