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食疗与药膳的智慧之选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扶正祛邪”是一条核心的健康准则,所谓“扶正”,即扶持、补益人体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祛邪”则是祛除致病的因素,抑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而食疗与药膳,恰是将这一古老智慧融入日常饮食的精妙方式,通过食物与药物的巧妙搭配,达到调养身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从中医角度看,人体的正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它们是维持生命活动、抵御外邪的重要力量,当正气充足时,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运行顺畅,即便遭遇外界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的侵袭,也能迅速做出反应,将邪气驱除体外,防止疾病产生,反之,若正气不足,邪气则易趁虚而入,引发各种病症,肺气不足之人,常易感冒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易侵,通过食用一些具有补益肺气作用的食物或药膳,如黄芪炖鸡,黄芪补气升阳,鸡肉滋养身体,两者同食,可有效补充肺气,增强肺部的防御功能,达到扶正的效果。
食疗,是最温和且易于坚持的扶正祛邪方法,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食材都蕴含着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山药为例,它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滋养脾阴,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无论是将山药清蒸后直接食用,还是煮成山药粥,长期坚持,都能缓缓地补益正气,改善脾胃功能,再如红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其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于气血不足、失眠健忘者尤为适宜,每日吃几颗红枣,或是用红枣桂圆煮水饮用,可逐渐提升身体的气血水平,使正气得以充实。
而药膳,则是在食疗的基础上,精准配伍中药材,强化其扶正祛邪的功效,比如经典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生姜散寒解表、温中止呕,羊肉性温热,能温中补虚,此汤尤其适合血虚宫寒的女性,在寒冷的冬日饮用,不仅可温暖身体,还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等不适,起到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又如枸杞杜仲炖腰花,枸杞滋补肝肾,杜仲强筋骨、降血压,猪腰花补肾气,对于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之人,这道药膳能针对性地补益肝肾,驱邪外出,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在针对不同体质进行扶正祛邪时,食疗与药膳的选择也各有侧重,对于阳虚体质者,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等症状,这类人群可选择食用韭菜炒核桃仁,韭菜性温补肾,核桃仁温肺补肾阳,二者搭配,温补肾阳效果显著,羊肉、虾等温热性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可制成当归生姜羊肉汤、韭菜炒鲜虾等菜肴,而阴虚体质者,常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表现,百合银耳羹就很适合他们,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能滋养肺胃之阴,像黑芝麻、鸭肉等滋阴食物,也可制作成黑芝麻粥、老鸭汤等药膳来调养身体。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常感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可常食人参粥,人参大补元气,粳米健脾和胃,煮成粥后易于消化吸收,能缓缓补益正气,还有黄芪童子鸡,黄芪补气升阳,童子鸡益气养血,对气虚伴有免疫力低下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而痰湿体质者,多形体肥胖、面部皮肤油腻、口中黏腻,薏苡仁赤小豆粥是首选,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赤小豆解毒排脓、利水消肿,二者合用,可有效祛除体内痰湿,冬瓜海带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冬瓜利尿消肿,海带消痰软坚,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痰湿。
在运用食疗与药膳扶正祛邪时,还需注意因时制宜,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复苏,此时可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和药膳,如薄荷粥、玫瑰花茶等,以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调畅情志,预防肝郁气滞,夏季炎热,人体易出汗过多,耗伤津液与阳气,应注重清热解暑、益气生津,绿豆汤、西瓜翠衣粥等是夏季的佳选,秋季气候干燥,肺气易受损,需润肺止咳、滋阴润燥,梨膏糖、百合杏仁粥等能滋润肺脏,冬季寒冷,是进补的好时机,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的滋补药膳,如鹿茸炖鸡汤、人参酒等,以助阳气闭藏,培补根本。
扶正祛邪的食疗与药膳是一门深厚的学问,它将中医理论与饮食文化完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能根据自身的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选择食疗与药膳,持之以恒地进行调养,便能有效地扶持正气、祛除邪气,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远离疾病的困扰,享受由内而外散发的健康活力,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