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回,作息有律,探寻作息规律中的四季养护奥秘
在岁月的长河中,四季更迭如诗如画,春之蓬勃、夏之热烈、秋之静美、冬之凛冽,各具独特魅力,而人体的健康与这四季变化息息相关,作息规律作为健康生活的基石,于四季之中有着不同的养护重点,顺应时节调整作息,方能养精蓄锐,与自然和谐共生。
春季:生发之际,早睡早起护阳
当第一缕春风轻柔拂过大地,万物从沉睡中苏醒,春季的生机开始蔓延,此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亦如是,新陈代谢逐渐加快,如同一颗种子破土而出,渴望着阳光雨露的滋养。
早春时节,夜色渐短,白昼渐长,我们应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生发之势,夜晚最晚不超过 11 点入睡,清晨可迎着朝阳舒展身心,早起后,不妨到户外漫步,呼吸清新的空气,让身体沐浴在晨曦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活力,使阳气得以顺畅生发。
在起居方面,要注意防风保暖,尤其是头部和颈部,春季多风,风为百病之长,易侵袭人体导致头痛、感冒等疾病,外出时可佩戴薄帽、围巾,避免风寒之邪入侵,饮食上,宜多食辛甘之品,如韭菜、豆芽、红枣等,有助于疏肝理气,升发阳气,为身体的一年之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夏季:繁茂之时,晚睡早起养心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万物繁茂生长,达到了一年中的鼎盛时期,人体的气血也如同自然界的河流一般,充沛而旺盛,但同时也容易因暑热而耗散。
夏季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可适当晚睡早起,晚睡并非熬夜,一般可在 11 点左右入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较多,容易心烦气躁,所以午休尤为重要,中午小憩片刻,不仅能缓解上午的疲劳,还能养心安神,避免心火过旺。
夏季的着装应以轻薄、透气为主,防止中暑,室内可适当使用空调降温,但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在 26℃左右为宜,且要避免长时间直吹空调,以防寒湿之邪入侵肌肤,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瓜果蔬菜,如西瓜、苦瓜、冬瓜等,既可清热解暑,又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但要注意避免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
秋季:收敛之时,早睡早起润肺
金秋送爽,稻谷飘香,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敛,此时养生的关键在于收敛精气,滋养肺脏。
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能顺应阳气的舒张,一般建议晚上 10 点左右入睡,清晨 6 点左右起床,秋季气候干燥,肺气易受损,容易出现咳嗽、咽干等症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摆放水盆、绿植等。
在饮食调养上,宜多食酸甘之品,如梨、百合、银耳等白色食物,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功效,秋季天气转凉,要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尤其要注意保护肩部和腹部,适当的运动也不可少,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肺功能。
冬季:闭藏之时,早睡晚起护肾
寒冬腊月,白雪皑皑,万物蛰伏,大地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人体的阳气也潜藏于内,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此时是养肾的最佳时机。
冬季应早睡晚起,以待日光,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躲避严寒,一般晚上可在 9 - 10 点入睡,早上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冬季的睡眠要注意保暖,保证睡眠质量,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有助于入睡。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芝麻等,以滋补肾阳,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脚部,腰部为肾之府,脚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受寒,外出时要穿戴好厚衣、棉鞋、手套等,避免寒邪伤肾,冬季还应节制房事,避免过度劳累,以养护肾脏的封藏之气。
作息规律的四季养护重点各有千秋,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宝贵指南,让我们顺应四季的变化,调整作息,调养身心,在岁月的流转中收获健康与安宁,与自然的节奏同频共振,享受生命的美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