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疏通的食疗与药膳推荐,滋养身心,畅达气血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经络阻滞,易引发各种不适与疾病,除了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外,食疗与药膳也是疏通经络的重要方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经络不通常表现为身体局部的疼痛、麻木、酸胀,或是出现头痛、失眠、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从中医角度看,多因气血瘀滞、寒湿凝滞、经络失养等引起,长期久坐办公室,缺乏运动,会使经气运行不畅,导致腰背酸痛、颈部僵硬;贪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易使寒湿内生,阻碍经络气血流通,引发关节疼痛、手脚冰凉等问题。
一、食疗原则
1、活血化瘀类食物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山楂富含有机酸,能促进消化,其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对经络瘀阻有辅助疏通作用,可直接食用,也可制成山楂片、山楂糕等,如山楂粥,将山楂洗净去核,与粳米一同煮粥,酸甜可口,有助于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适合食积不化兼经络不畅者。
黑木耳:性平,味甘,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含有的丰富胶质可吸附体内杂质,利于排出毒素,间接帮助经络通畅,凉拌木耳是常见吃法,将黑木耳泡发焯水后,加入生抽、醋、蒜末等调料拌匀,清爽可口又营养。
2、祛湿化痰类食物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可去除体内湿气,湿去则经络无困阻,可用薏苡仁煮粥或煲汤,如薏苡仁红豆粥,将薏苡仁与红豆按 1:1 比例浸泡后煮成粥,每日食用,对湿气重导致的经络不畅,如下肢水肿、身体沉重感等有改善作用。
陈皮:味辛、苦,性温,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能行气以促经络气血运行,可泡茶饮用,取陈皮适量,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对痰湿内盛、脘腹胀满、经络气机不利者有益。
3、补气养血类食物
红枣:味甘,性温,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为滋补佳品,可生食或用于煲汤、煮粥,如红枣桂圆粥,将红枣与桂圆、粳米同煮,此粥香甜软糯,能补气血、健脾胃,气血充足则经络得以濡养,增强经络活力。
鸡肉:味甘,性温,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肾填精等作用,是补气养血的优质食材,可炖汤食用,如当归党参鸡汤,将鸡肉与当归、党参等中药材一起炖煮,对气血亏虚、经络失养所致的身体虚弱、面色萎黄等有调养功效。
二、药膳推荐
1、黄芪当归乌鸡汤
材料:乌鸡 1 只,黄芪 30 克,当归 15 克,红枣 10 颗,枸杞子适量,生姜、葱、料酒、盐各少许。
做法:乌鸡洗净切块,焯水去血沫;黄芪、当归洗净,红枣去核;锅中加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5 - 2 小时,至鸡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乌鸡滋阴清热、补肝益肾,此药膳适用于气血不足、经络不畅引起的体虚乏力、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可起到补气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气血充盈于经络之中,恢复机体活力。
2、桂枝芍药姜枣茶
材料:桂枝 6 克,白芍 9 克,生姜 3 片,红枣 5 颗,红糖适量。
做法:将桂枝、白芍洗净,与生姜、红枣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 20 - 30 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即可代茶饮。
功效: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生姜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茶对于外感风寒、经络拘挛疼痛,或素体虚寒、经络不畅者有温经散寒、调和营卫、疏通经络之效,可缓解肢体冷痛、腹痛等症状,温暖经络,驱散寒邪。
3、三七阿胶蒸鸽
材料:鸽子 1 只,三七粉 6 克,阿胶 10 克(烊化),生姜、葱、料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鸽子洗净焯水,用盐、料酒稍腌;将三七粉纳入鸽腹中,置于蒸碗内,加入生姜、葱及适量清水,上笼蒸 1 - 1.5 小时至鸽肉熟烂,加入烊化的阿胶及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三七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此药膳能活血补血、通络止痛,对跌打损伤、瘀血阻滞经络导致的疼痛、肿胀等有较好疗效,同时可滋养阴血,防止因破血而伤正,促进经络修复与气血调和。
通过合理的食疗与药膳选择,遵循中医理论进行饮食调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预防和改善因经络不畅引起的各种健康问题,但需注意,食疗与药膳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诊治。